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侧记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集聚新动能 推动新发展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侧记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侧记

昨天,发挥“生态眼”在长江大保护中作用专题议政会上,委员们积极发言。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董家训摄

作为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重头戏,昨天(1月10日)上午举行的专题议政会上,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各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长江生态保护、发展数字经济、完善社会治理、建设开放型经济、激发民间投资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挖掘新动能,共谋大发展,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广集智慧、建言献策。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

用“生态眼”守护好母亲河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去年3月,南京启动了长江“生态眼”项目建设,运用自主设计的芯片和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尖端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提升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生态眼”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个先进监测体系,一个智能分析模型,一个数据汇聚平台,一个工作联动系统,明确了“碧水长江”“美丽长江”“安全长江”“活力长江”四个板块的业务框架,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初步建成并试运行。 

专题议政会上,各位市政协委员就充分发挥“生态眼”作用,协力推进长江生态保护工作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协委员陆铮铀认为,可以形成以长江生态文明中心为主的智囊体系,使得监测要素更加全面;系统谋划,科学构建监测体系,深入挖掘、科学分析,构建有效的分析模型等。 

“南京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也是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在长江大保护中肩负特殊职责和使命。”市政协委员王霞是一位环保专家,她建议,加大“生态眼”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眼”项目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长江流域综合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拓展“生态眼”项目的应用等。 

对于委员们的发言,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作出正面回应。市发改委主任许明表示,听完委员们的发言很受启发,市发改委将认真研究大家的建议,优化工作方案,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进一步精细化、智能化、系统化。 

“感谢委员们对长江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锋说,下一步,环保部门将配合相关板块,继续开展长江沿线排口排查,彻底摸清排污情况,为今后开展精细化治污和入江支流水质提升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打造东部地区信息数据中心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深度应用,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创新名城建设的现实呼唤。以“发挥数字经济竞争优势,深化创新名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议政会上,委员们积极为数字经济支招,为创新名城建设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许安秀说,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缺少大规模、有影响力、引导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各节点尚未形成明显的上下游协作发展模式。建议构建数字技术产业链,形成数字产业企业集群。在南京15个高新园区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功能板块的定位,集聚一批企业。依托5G、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互动娱乐、数字媒体、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等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促进数字经济融合与集聚。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培育“数据市场”和“算法市场”,建设“人工智能+”“5G+”等应用场景。对此,市政协委员杨栋建议,进一步打通我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如“我的南京”APP、电子社保卡、市民卡、智慧医疗商保平台、金服平台、普惠金融平台、电子口岸公共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等,开发以政务大数据(工商、税务)公信力支撑的供应链金融、信用贷、风险投资等创新金融产品,以信用大数据共用为纽带,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凸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市政协委员史润华表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比,南京计算机软、硬件和教育行业数字人才聚集优势愈加突出,在互联网软件、教育、金融、健康和零售行业数字人才增长突出。建议逐步提升数据资源的整合管理能力,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全面统一归集存储、统一分析应用,打造我国东部地区信息数据中心。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加大责任单位监管力度,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化

围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主题,市政协委员们针对加强行业协会治理、加快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和健全未成年人活动安全防控体系等内容建言献策。 

“2016年我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协会规范管理,但目前有的行业协会还存在着脱钩不彻底,政强会弱、政府转移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市政协委员侯国新表示,应加快行业协会去行政化,人、财、物与政府部门脱钩,明确政府公务人员退休后不得再到相关领域的行业协会任职。 

“按照国家规定,要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南京分三批进行工作部署,计划完成656家行业协会脱钩改革工作,目前已完成351家。”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说,“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脱钩工作。” 

“舌尖上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但在食品药品行业中,商品溯源和召回机制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市政协委员陈亮亮表示,食品药品源头信息可更改、溯源操作流于形式、监管信息不公开等问题都是导致监管成本增高、溯源丧失监管防控功能的原因。建议政府要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溯源机构,负责商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给出权威的评价结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将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三省一市’的食品溯源平台,现阶段已实现对肉、蛋、大米、婴儿配方奶粉等十种产品进行统一梳查监管,后期将逐步对监察种类进行扩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孙宁回应说,“南京将继续利用召回系统,让企业及时召回问题产品并重视整改。此外,每年还将组织不定期抽查,倒逼企业将不合格产品信息公布,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召回和执法管理体制,为老百姓创造优良食品安全环境。”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努力推出全国叫得响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2020年,外商投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1月1日,我国《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关于推动南京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期也正在紧张制定中。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忙着为外商投资领域的制度建设搭建“四梁八柱”。围绕“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题,委员们积极展开讨论。 

国资背景为主、工程服务业居多、投资主体以大型央企为主——市政协委员施伟斌这样点评当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三大特征。他认为,南京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让“一带一路”区域投资更加均衡发展。 

他建议南京设立市级合作平台,在境外设立市级经贸合作区。“市级合作平台的好处很多,可以帮助企业分享项目信息,促进企业抱团合作、降低风险。此外,如果以一家核心大企业为中心,全产业链在当地设立上下游企业,缩短采购供应链,就能形成产业共赢。”施伟斌说。 

去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正式授牌。市政协委员谷大任说,客商对服务水平的评价直接关系到自贸区建设的成败。他说:“在上海自贸区,南美的水果从当地机场出发,到进入中国市场,整个过程不超过48小时,成本和损耗率都大大降低,这就是效率。南京要把效率作为衡量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市政协委员孙晓青说,自贸区不是“炒概念”,不是“抛砖头”,而应该是营商环境的真实改善。她建议南京市借鉴东莞、义乌模式,制定对口扶持政策,为跨境电商创造更加优质的创业投资环境。

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回应,接下来,江北新区一方面将以“制度+政策”创新为抓手,积极推动“1+9”政策体系的兑现,努力推出一批像上海“负面清单”、浙江“只用跑一次”这样在全国叫得响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最大限度支持创新驱动和主导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主动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核心指标,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优化自贸区生态,重点破解市场主体在创新创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堵点难点。 

市发改委副主任蓝军回应,当前南京正在推进一批境外合作园区的建设,如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坦桑尼亚新阳嘎农工贸产业园、中日泰第三方合作试点项目,欢迎企业参与合作。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是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题,市政协委员们展开热议。 

“在外部环境严峻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民间投资更加谨慎,甚至出现迷茫观望等情况。”市政协委员刘华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民间投资“不敢投”的顾虑。同时,加强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展示长三角一体化的广阔前景,从实处振奋民间投资的信心。此外,引进并扶持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市政协委员张武建议,创业与创新应同步实施,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在创新上要站位高起点,顺应当前政策鼓励发展方向,并对市场供给过剩、竞争激烈的产业或被列入淘汰和即将被淘汰的产业进行制度上的限制。同时,对待新、老民营企业应在政策鼓励、税收扶持上一视同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近年来,南京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但对比省会中心城市定位,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总量偏低、结构不优,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对此,市政协委员郑德巍建议,加大政府科技资金对企业研发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发挥好各类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同时,健全民间资本投入科技研发的金融支持创新机制,一方面,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实施对科技型企业首贷首保支持机制、推广“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科创型企业、实施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险等措施。 

市政协委员沈俊苗建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简化企业股东变更、营业范围审批等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凝聚起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强大动能。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希 毛庆 江瑜 胡英华 余梦娇